CCDI赵晓钧如何看待当下设计行业问题?

夏鸟云发布于2016/10/26 11:44:33

建筑行业市场下滑,我看到的多是担心和焦虑,我不太理解,因为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仁们需要达观一些。 

常有人问我,设计行业会往哪走?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前景?我认为“既有又没有”。按传统的玩法一定没有,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大量机会等着我们,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些机会。

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建筑设计行业我们一直自称为是创意产业,但是你用创意卖过钱吗? 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我们是一个靠专业和经验吃饭的行业, 但是现在大家看到技术的发展目的就是减少人的作用,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一个什么不懂的小朋友就可能运用技术解决现在需要工程师解决的问题,一旦壁垒被打破,经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

我很早以前就说,五年后设计院将不复存在,虽然我不会对这句话负责,但我相信传统的设计院五年内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者说会有新的设计院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产生。20年后这个行业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进入这个世纪以来,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道理开始一个个崩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话破灭,更见证了许多奇迹的诞生。从诺基亚\苹果\淘宝\UBER的故事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行业壁垒让我们这个圈子相对稳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种状态既很危险,然而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大伙知道最近我在做一些其他的事,回到一种重新开始创业的状态。公司里大家在说老板自己玩不管我们了,作为大股东我能不管么? 我也在想后面十年、二十年怎么办。我曾经很痛苦,因为发现公司里尽管有五千人,却没有几个可以能跟我一起创业。这份孤独是一个美妙的开始,没人告诉你未来会不会成功。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有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还有一本书叫《颠覆式创新》,告诉我们不连续性是现象背后的本质。人类生存在连续的假设上,我们希望过去的经验可以用于未来让我长命百岁,在连续性的假设上每个人很难做自裁,然而不进行自我否定就没法突破。任何生命要延续,都要跨越一个非连续区间。这意味着我们要想办法自裁,加速死亡,早死早超生。

新的机会在重组价值链

 一个行业是否有前途有这样几个指标,①优秀行业人才净流出;②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③重要竞争对手大合并;④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⑤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设计行业全部中招。

那新的机会在哪里?行业变迁的实质有三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代际更替,三是经济转换。

变迁的形式就是价值链的重组。在资本-资源-产品-客户这条价值链上,设计行业不在主线上,而是在产品旁边挂着,这就危险了。要把力量注入到主线上去,想说自己做的是创意产业,就要拥有产品,上接资本、下接客户的产品,要实现这个逻辑很不容易。我做了十年的体育运营梦,通过运营可以让资产增值,实现资产闭环。就是这个理念,一卖十年,最近开始有资本感兴趣了,政府也服气了,可我们的设计师做好准备了吗?真的懂资产吗?有一句话我在CCDI说了五年,“我们要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变成资产解决方案提供者”,我相信没几个人真的听懂了。单纯用原来的公司实现跨越不太可能,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悉地未来的四个方向

CCDI的未来有四个方向。一是升级服务。最近一些国外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做升级服务,包括PPP这些新鲜事物,都在升级服务的象限里。二是创意跨界。我们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意会变得很重要,它需要建筑师们、设计师们更深刻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深刻地接触用户体验,跟原来单纯的设计师思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我用“跨界”这个词。三是拥有产品。两层含义,一个是客户可以直接拿到的产品,比如酒店从设计到运营,再到提供专业的呈现;另一个是供应链里的多个环节,叫建造产品,比如悉道科技正在做的事。最后是退守平台。CCDI做平台的口号喊了十年,为什么用“退”字? 2007年开始我在CCDI打造了一个平台,在里面实现了很多交易环节,我自认为CCDI内部的流程是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面做得相当好的,它是非常严谨的,对应投资人、设计师、证监会都没问题,可以四面玲珑。这为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自裁才能重生

面临市场变化的时候,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转型,事实上75%的企业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企业有固化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改不了的话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把组织变小,比如投资方式多元化,CCDI也在做这个事。在这些年努力做平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强权,因此逼走了一些自由意志比较强的人,这是我现在碰到的最大挑战,能一起愉快玩耍的,继续往前,不行的话就走人,因此CCDI收缩了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类似“自裁”的动作?因为不做不行。近年来企业生命周期大大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像自然破坏生物一样破坏自己,既然早晚被杀,不如“自裁”,从内部找到好的基因,再跟别的基因重新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重生。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当和事佬,要当平衡的破坏者,也不是让员工满意,你的责任是让员工优秀,让他超越自己。

去年开始CCDI提出CDP,就是所谓的“事业合伙人”,鼓励员工为自己做事,做自己的生意,成为绝对的经营者,平台退守为支持者的角色。深化平台,从过去的“公司+员工”进化到“平台+个人”,这件事我觉得大有可为,目前的互联网+平台类似“猪八戒”这样的还远远没有做到其深度,还有三五年的时间去做更成熟的平台。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设计公司就是一个保险公司,你养的是一群“精算师”,对市场上的所有设计团队进行信用评估,设计保险产品,怎么用金融方式支持它做大,这是一个畅想,我觉得并不遥远。

产品端的尝试

深化平台之外,悉地还在通过做产品进入资本主链条方面做一点尝试。 悉地投资了内部一名员工的创业项目-----悉道科技,它是一个标准的物联网产物。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有六、七个IT人士,做物联网接口和自动设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幢两三层的小房子,无论四合院还是别墅,一个建筑师陪着你,按你的要求编辑成虚拟的、一一映射的模型,随后把这个模型输入自主研发的软件,十几分钟后全套设计图就有了,报批的报批,审图的审图,与此同时一根根杆件也出来了,可以进入工厂生产流程。这就是我的理想,从接入客户到生产,再到落成,设计院不存在了,只有一个建筑师,或者说是客户端服务者,跟客户发生直接的交互关系。

再一个是乡建。我们想用文化、创意重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帮助资产升值。好多人问我“乡建”能赚钱吗?我的回答是只要创造价值为什么不能赚钱?锁定人,给他价值,把东西卖给他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还不懂,这是好事,这样我们才有空间。

还有呆住堂。5G、物联网出现后,人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人类使用房子的行为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我做的乡建实际上是做业务生态,生态里面要有一些种子,于是又做了很多种子。比如文化IP“阿呆”,衍生出酒店品牌,我入股25%。明年会在北上广深开10到12间城市店,加上6到7间乡村店。我想做一个种子,用我所谓的创意、专业知识注入到有资本逻辑的产品里,给设计师做出明确的示范。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已经具备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CCDI还入小股投资了一个做娱乐的公司悉乐,研发了一款服务于孩子的“轻乐园”。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了一些从国外拿到独家代理权的项目。

悉地在以上这些尝试中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基本都存在了,虽然尺度非常小,从投资品牌、建造、资产处置、运营到最终的客户体验,实现了资本循环的闭环,我觉得这条路是久远的。这个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这是历史上不太多的对这个行业的眷顾, 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